当前位置:首页>公司新闻

新闻导航

联系我们

400电话:400-0505-531

公司固话:0531-88586021

公司传真:0531-88586221

资质升级请联系:

马经理:18660396862

QQ:1550771553

证书挂靠请联系:

孙经理:13793178886

QQ:2274657269

公司地址:济南市 高新区 国际会展中心北侧 新生活家园

新闻中心

特级企业井喷式增长,施工企业如何生存?
发布时间:2017-06-21

据统计,截至2017年4月25日全国共有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479家,共拥有不同类别的特级资质项572个。按注册地统计,浙江、北京、江苏、山东、上海分别以59家、58家、55家、28家和23家位列前五。接下来小编带大家看看特级企业井喷式增长,施工企业如何生存?


    


  历经2016年的高歌猛进,2017年一季度特级资质申请热情依然高涨,仅在1月1日-4月6日的前3批资质核准(平均大体每个月1批),就有70家一级资质企业晋升为特级资质,这一数字与2016年全年65家、2015年全年35家相比,着实令人惊叹!


  图1:2013-2017年新晋的特级资质企业数量增长情况


    


  不难看出,目前全国各类建筑企业申请特级资质的热情依然高涨,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建筑市场中将面对着更多的特级资质企业、双特级资质企业乃至于三特级企业的竞争。


  为何特级资质申请在加速


  我国建筑市场目前实行准入制,拥有资质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取得经营资格,资质等级越高则意味着企业竞争力越强。


  我们认为,目前特级资质申请数量呈现出加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原一级资质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一级资质业务承接工程范围是有限制的,对较大项目不具有承接资质,取得特级资质以后,业务范围可以进一步得到扩张,这类一般以民营企业、地方国企为主。资质类别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公路工程等市场程度高的行业。


  第二,业务战略突围的需要。以铁路工程、冶金工程等为主营业务的中央企业,原先主业在经历行业高峰发展期后,产能出现严重过剩,纷纷向建筑工程、市场公用和公路工程等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战略突围,消化过剩产能和人力,求得生存和发展机会。


  目前,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央企的下属二级单位双特级已经成为标准配制。而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二级单位,双特级企业并不多见。


  可以看到,吃政策饭的行业和企业风险其实是最大,从业务结构分析,中电建、中能建经营还是有较大的风险存在,企业需要居安思危,分析与研究行业发展趋势,早日谋划布局。


  第三,国家政策的强力引导。2015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有两条政策对特级资质申请有重大影响。


  1、取消《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关于国家级工法、专利、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工程建设国家或行业标准等考核指标要求。对于申请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不再考核上述指标。


  2、取消《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中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可承担单项合同额3000万元以上建筑工程的限制。取消《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实施意见》特级资质企业限承担施工单项合同额6000万元以上建筑工程的限制以及《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特级资质企业限承担施工单项合同额3000万元以上房屋建筑工程的限制。


  前者为特级资质申请松了绑,减少了申请的难度;后者则扩大了特级资质企业经营范围。这两条政策大大促进了一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纷纷冲击特级资质的信心与决心。


  第四,“升特”门槛以后可能会提高,2017年6月7日住建部官网发布《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新的“资质标准”新增和新添部分指标,如新增“建筑工程”的业绩考核,增加对工程总承包、装配式的要求。提高业绩考核指标,难度增加等。详见特级资质大变革!“升特”门槛,提高还是降低?


  建筑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与分化


  2015年下半年,住建部颁布《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特级资质申请松绑并扩大特级资质企业承揽工程的限制。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响应中央、国务院各类重要文件提出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二是建筑市场不断萎缩,原有划定的市场范围,已经不能满足特级、一级等大企业生存与发展需要。


  从目前的执行情况看,市场中申请特级资质的企业数量在加速增多,这样会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并助推两极分化的形成,可以预见,我国建筑业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


  1、全国中小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二级、三级)将会更多地面向特级资质企业的直接竞争,同时,伴随着《关于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的若干规定》的落地执行,建筑业地方保护壁垒将逐渐被打破,二级、三级施工企业总承包企业赖以生存的地方保护将消失殆尽后小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与生存压力。


  2、伴随中铁建、中铁工和中冶科工等大型央企战略突围,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公路工程等细分领域也将面临更大竞争。


  3、建筑业的发展必然会迎来两极分化的市场,一部分企业向超大型方向发展,涉猎范围广,实现规模效应;而另一部分企业,受限于自身的实力和资源,审时度势、定位准确,在某一方面做强,走专业化发展路线。


  中国建筑业已经走到关键的十字路口,接下来如何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是所有建筑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需要回答的问题。


  总承包逐渐演变为总垄断,导致行业竞争更激烈


  现阶段的建筑市场就是“弱肉强食”的时代,一切的政策都是为了规范建筑市场的发展,但实际运作中却发生了变化,更像是在稳固大型建筑企业的“统治”地位,因为工程业绩方面大型央企、国企占据绝对的优势。


  而企业工程业绩直接影响工程总承包资质,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没有业绩,就没有资质;没有资质,就接不到工程,何谈业绩。


  对于拥有多个一级、特级资质的国企央企来说,淡化资质不等于取消资质。当资质申报越来越难,无异于抬高了建筑市场承包工程的门槛。物以稀为贵,国企央企手中的入场券会升值,相对来说承包工程也会更容易,因为资质方面已经刷下去一批中小企业,这也就导致招投标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已是普遍现象,多数招标市场中仅极少数的民营建企能有资格参与竞标,竞标还未开始就已经猜到了结局,在这些以央企、国企为主导的大市场下,胜出的几率几乎是零!


  纵观近两年的政策,住建部一面是要求淡化企业资质,另一面又在强化大型企业特级资质的“垄断”地位,似乎总承包资质慢慢演变成了“总垄断”,竞争压力变得更大,而对那些大型建筑央企、国企则影响不大,市场会将那些中小建筑企业拒之于千里之外,“没活干等死、有活干找死”,尤其是民营企业和新生企业的存活机会更加渺茫,这样的现状当真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市场就是建筑企业的根本,而那些被挤出市场之外的中小民企,政策的出台本质都是为了规范建筑市场,使之向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但实际的发展却并非我们预想的那样,淡化资质使得民企经营多年艰难争取的资质仿佛成了一场空,而随后又出台政策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一时间又在强化央企、国企的统治地位,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弱势群体,为求生存结果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这些负面消息一出,各大媒体大肆报道,可产生的根源在哪里?问题的根本如何解决?这些才是我们要思考的。PS:小编在文末附上了“四特三特双特”企业名单,供参考。


Copyright by 2015 济南亚正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鲁ICP备15018344号-2 ALL Rights Reserved 

座机:0531-88586021  传真:0531-88586221  邮箱:1556086244@qq.com

地址:济南市高新区国际会展中心北侧新生活家园